近日,国家大剧院启动全球首次“8K+5G”直播,又一项“新技术”入驻文博领域,助力文化传播。如今,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720度观览等新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科技赋能加深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深层互动。新技术进入大众生活,不仅加快了文化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也不可同日而语,更多的年轻人走近文博、亲近文博。
如今,人们打开手机“走进”大部分博物馆,都可以体验到运用VR技术建设的虚拟展厅,一部手机就可以720度欣赏精彩的展览。陈列在“掌心”的展品既可缩小一观其全貌,又可放大揣摩其细节,详实的介绍使人们能够清楚地了解“高冷”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时,现代博物馆在策展时也更加重视观众的游览体验和互动。
从博物馆的角度讲,数字文物库可以更好地管理藏品、了解藏品数量及状态,使文物藏品得到规范化的管理,提高文物管理的工作效率,在文物库盘点中也能更快速地检索文物。
文章节选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中国展览馆协会为进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会员单位产生的影响,于2月5日开展疫情对会员单位的影响调查。据调查报告显示,各单位的复工时间都较为延迟,大部分单位预计此疫情将导致单位损失超过100万以上。
今年中国主会场活动于5月17日至18日在首都博物馆举行。为配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举办,北京地区博物馆和相关文博单位将围绕“博物馆的未来”主题,从“红色传承、惠民服务、社会教育、学术交流”四个层面,组织开展百余项专题展览和文化活动。其中5月18日当天,北京地区近10家博物馆将延时开放.
疫情限制了部分城市市民参馆需求,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享受在手机端或pc端享受参观博物馆,随时随地,只要你想看,通过现有技术就可以看到,前提是当地博物馆已开发了网上展厅,日前,在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的市城建档案馆网页中和单位公众号上,开通了“德州市城建档案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网上展厅,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即可浏览、了解城市建设的历史文脉、影像德州、城市演变、城建档案等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疫情防控期间的居家文化生活需求。
2021年下半年,随着中国疫情形势的有效控制,经济生活有序恢复,居民消费活动日渐活跃,皮革行业内需市场销售逐季改善。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通用技术邮电器材集团承办的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 EXPO将于2022年9月22-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我国信息通信领域技术创新和发展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PT展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着力打造的全球信息通信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第21届天津工博会的展台搭建过程不仅是一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更是一次品牌与市场的深度对话。通过精心策划、创意设计和紧张施工,各参展商成功打造出了具有独特魅力和品牌特色的展台。这些展台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驻足观看,还为参展商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可能。本次工博会信可威展览公司提供展会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您如果需要做展会搭建,欢迎联系信可威展览:400-880-3676
简介:南越王宫博物馆是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宫殿御苑所在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展示的内容是2000年前的南越国王宫御苑遗迹、遗物,并设有录像和导览系统,帮助观众了解考古发掘的情形,观赏珍贵的出土文物,还可以亲临考古现场感受历史信。在这里,您将看到:两千年前的南越国御花园,保留有石池、曲渠、平桥、步石、回廊等遗迹,体现了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和造园要素,是目前国内保留最完好、时代最早的御苑遗迹。
中华姓名博物馆又称南溟黎公祠,如今也被改建为中华姓名博物馆,与图腾博物馆互相呼应。走入博物馆,便受到两旁一个个雕塑人像的“夹道欢迎”。这里陈列着100个百家姓氏始祖的雕塑,栩栩如生。博物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横亘”在祠堂正厅的巨型字典———长5.6米,宽3.4米,共53页的《起名字典》。这本要三个人一起才能翻动的字典,记载了各个姓氏的来源、变化及意义,是一本起名字用的工具书,据称正准备申报“世界上最大的字典”的吉尼斯纪录。
南昌新闻网讯8月29日记者获悉,在南昌R产业基地,“VR+5G” 展厅建设如火如荼,预计9月25日完工。据介绍,“VR+5G” 展厅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是2019世界限产业大会着力打造的一一个特色亮点。该展厅融合运用VR、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生动展示江西文化、智慧医疗、政务服务等“江西主题”,打造既具有行业先进理念,又展示W产业规划全景的沉浸式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