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渌口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是杨得志故居文旅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渌口区第一座博物馆。
渌口博物馆内
2020年4月,渌口区启动综合性博物馆建设。该馆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设有杨得志上将生平业绩陈列、渌口历史文化、临时展览等3个展厅。其中,杨得志上将生平业绩陈列厅收藏杨得志将军珍贵文物1013件(套),并充分运用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全面、立体地展现杨得志同志光辉的一生。
目前,渌口历史文化、临时展览两个展厅仍在建设中,馆内电子讲解设备等也在进一步完善。今后,该区将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公益性作用,串联起杨得志故居、得志公园等景点,着力打造集红色教育、研学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
文章来源:官方平台,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随着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运用到日常。1月6日,上海博物馆与科大讯飞、阿科瑟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三家前沿科技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迈上“智慧场馆”建设的快车道。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博物馆此前根据自身特点提出AI展厅导览和AI文物科研两方面场景需求,其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建设方案被确认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个试点应用场景之一。

近年来,具有窗口意义的中国展会正成为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风向标。从广交会到服贸会,从进博会到消博会,这些国家级展会越来越多,越办越好,不仅凸显了中国经贸发展重心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出口到进口到消费的演变过程,更表明对外开放已经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4月23日,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正式开幕,本届大会采取了线上虚拟会场的形式,设置开幕式、阅享品牌馆、阅听朗读馆、云上会大咖、云上VR书店、云博物馆、云上IP馆、5G体验区、大爱公益馆9大版块,全方位展现5G给数字阅读及泛文化行业带来的变化。其中5G云博物馆专区由中国移动咪咕与湖北五大博物馆联手打造,于4月23日-27日每日12:30开展系列直播活动,为大众开启5G逛文博新模式。

2022年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 CIOSH由纺联(北京)会展有限公司,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举办,举办周期为:一年一届,本届展会将在2022年07月02日举办,展会地点中国-上海-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会预计展览面积达到70000平米,参展观众数量达到35000人,参展商数量及参展品牌达到1500家。

丝织行业博物馆又称锦纶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的锦纶会馆,是旧广州纺织业(即锦纶行)的老板们聚会议事的场所,见证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广州唯一幸存的行业会馆。展览的主要内容分为锦纶往事、锦纶辉煌、丝织贸易、锦纶贤萃、丝织蕴梦、广绣溢彩、惊天平移。

体现着北京独有壮美秩序的中轴线变成一首“歌”,随着线上高低错落屋顶,时而高昂清脆,时而浑厚低沉;一步之内,看尽百年中轴变迁,在紫禁城的“建筑”里寻找画师留下的秘密……今天,“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中轴数百年风云浓缩在1000平方米展厅内。

12月1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中国古代佛造像”专题展中参观的观众。国家博物馆的佛造像藏品于今年12月10日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对公众展出。焕然一新的展陈设计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佛造像的全貌。

面对由德尔塔毒株在国内引发的新一轮新冠疫情的蔓延,各省市地域均相继出台了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会展行业再次按下暂停键,多地对原定于8月份举办的部分展会做延期举办或停办的决定,用负责任的态度保障参观参展人员的安全,保证良好的展出效果。

2019年是祖国母亲70周年国庆,国庆期间,云南怒江傈僳族历史展厅在怒江州档案馆建成,并一直对外开放,云南怒江傈僳族历史展厅的建成彰显傈僳族历史的文化价值。通过参观傈僳族历史展厅更好的彰显时代的特点和历史文化长河,才能够让更多参加展览的人士,从展厅设计之中体会到独特的历史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