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落户首博
今年中国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7日至18日在首都博物馆举行。为配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举办,北京地区博物馆和相关文博单位将围绕“博物馆的未来”主题,从“红色传承、惠民服务、社会教育、学术交流”四个层面,组织开展百余项专题展览和文化活动。其中5月18日当天,北京地区近10家博物馆将延时开放.
广州地铁博物馆作为华南地区首个地铁博物馆。博物馆展项共分为十个站点,既展示了广州地铁在建设、运营、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将地铁科普、地质知识、应急常识带给每一位进馆的观众。馆内有环形三维动画、1:1比例盾构机、溶洞仿真场景、3D彩绘列车、模拟驾驶等体验。
自然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是收藏、制作和陈列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和人类等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标本,供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机构。12月28日,具备新疆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学多门类的新疆自然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标志着新疆自然科学领域一所崭新的科普场馆正式向公众全面开放。
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位于厦港街道沙坡尾,于6月16日起恢复开放,参观需网上预约。该展示厅不仅有疍民生活用品、生产用具等老物件,还摆放着厦门第一艘观赏性王船。恢复开放的展示厅,每小时入场人数上限为30人。开放时间为9:00-12:00;14:00-18:00,逢周一闭馆。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展厅是展现历史文化、文物等一种展示形式,历史文化展厅的作用作用之一可以科普,让参观者通过展厅有一定的学习意义,近日,鄂托克旗蒙医综合医院骨科专家特格喜吉嘎拉在鄂托克旗民族综合职业中学成立了蒙医药历史文化展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优秀蒙医药历史文化。
12月1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中国古代佛造像”专题展中参观的观众。国家博物馆的佛造像藏品于今年12月10日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对公众展出。焕然一新的展陈设计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佛造像的全貌。
随着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运用到日常。1月6日,上海博物馆与科大讯飞、阿科瑟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三家前沿科技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迈上“智慧场馆”建设的快车道。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博物馆此前根据自身特点提出AI展厅导览和AI文物科研两方面场景需求,其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建设方案被确认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个试点应用场景之一。
据漳州新闻网报道 连日来,位于漳州市平和县文峰镇前埔村药膳文化展示厅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正抢抓施工的好时机,加快推进项目进度,施工现场,挖掘机在河道边舞动着巨铲,正在进行土方的开挖;施工现场车辆来回穿梭,运送土方进行回填;十几个工人正在进行观景台的扫尾工作以及登山步道的施工。
近日,国家大剧院启动全球首次“8K+5G”直播,又一项“新技术”入驻文博领域,助力文化传播。如今,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720度观览等新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疫情的出现,让国内很多企业开始着手线上展示,当下比较火的直播就火了很久了,而线上VR展厅的出现,也让博物馆有了新的机会,其实早在前几年,各大博物馆就开始研究线上展出的形式,而抖音作为当下最流行的视频平台,2月20日起,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通过直播,视频的形式让用户在家就可以游览包括湖南省博物馆内部的全国著名博物馆的精品馆藏。